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服务基层发展 凝聚善治合力 高质量推进“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

发布日期:2025-04-25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宜兴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围绕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创新建立“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市镇村三级协同联动、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突出顶层设计,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一是高位谋划部署。市委领导亲自过问,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吹哨报到”工作,考虑到各板块人口规模、经济体量、职能定位等条件迥异,创新扩大试点范围,选定5个镇(街道)为试点单位。试点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搭建“一把手挂帅”的组织体系,切实加强协作配合,全力为“吹哨报到”提供支持。二是科学制定方案。对照无锡市《实施方案》,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我市工作方案,吸收整合镇(街道)反馈的疑难问题,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分析研判,明确了重点工作、应急处置、综合执法等6类28个“吹哨报到”事项。三是迅速推进落实。试点工作启动后,各镇(街道)有序推进,逐步建立符合基层实际、运行高效的 “吹哨报到” 工作机制,周铁镇率先吹响宜兴市基层 “第一哨”。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市委领导牵头召开现场推进会,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吹哨报到”机制,实现由点及面的拓展。

  二、聚焦上下协同,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一是三级联动建矩阵。将“吹哨报到”向基层治理“末端”延伸,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把网格发现问题作为村(社区)重要“哨源”,用网格员“一根针”串联对接群众需求“千条线”,构建市级统筹调度,镇(街道)承上启下,村(社区)前沿汇集的工作格局,形成层次清晰、逐级负责、衔接顺畅的责任链条。二是整合队伍强统筹。进一步理顺市级部门派驻机构管理体制,强化派驻机构属地管理,通过增强镇(街道)管理权重,积极发挥派驻优势,形成条块合力,破解基层复杂问题。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宜兴生态环境局等22家部门专人进驻,共同参与疑难工单的会商协调,推动哨件转派精准高效。三是多维考核促落实。“吹哨报到”全面推开后,市委编办会同市城运中心,先后赴18个镇(街道)开展调研指导,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一哨一评”,将响应速度、执行力度、处置进度、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年度市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

  三、坚持集约高效,在数智赋能上下功夫。一是打造一个系统平台。以减负利旧为原则,充分利用当前信息化建设成果,融合对接“12345”热线系统与基层“1+4”一体化平台,零成本打造“吹哨报到”指挥平台,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现代化指挥体系,推动“吹哨报到”拥有更多的问题发现渠道、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强的督办能力。二是建立六步闭环流程。立足实现“吹哨”流程清、响应速度快、办理责任明、服务效果实的目标,完善基层点单、汇总筛单、分类派单、反馈验单四个环节,形成事件收集—分析研判—精准派单—签收办理—结果反馈—工作评价的闭环工作法,实现全流程线上流转和监管。三是拓展五方“吹哨”主体。进一步强化系统集成,接入“政企通”等信息端口,延伸“吹哨报到”覆盖范围和服务内涵,动员更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在“基层吹哨”的基础上,率先引入群众、企业、部门、城运四方“哨声”,形成“五吹哨、五报到”工作机制,有力解决了重大项目保障、营商环境优化、安全环保治理、民生服务改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四、注重因地制宜,在探索创新上下功夫。一是深化成果运用。深度挖掘“吹哨报到”潜在效用,在汇总“吹哨”事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比对、研判分析,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对部门及基层工作存在的盲区和薄弱环节作出预警和提示,切实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二是回应民生关切。将在“吹哨报到”中掌握的群众普遍诉求转化为基层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实际行动,帮助提高基层各类民生实事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三是鼓励基层首创。“吹哨报到”工作推进中,充分尊重基层主体地位,赋予基层更多主动权,鼓励镇(街道)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宜城街道编制村(社区)“吹哨”负面清单,万石镇依托“万事通”系统将“吹哨报到”端口前移,周铁镇融合“银杏管家”延伸便民服务等,为深入推进“吹哨报到”工作作出了探索实践,积累了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