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官林镇:构筑“立体化”服务网络 健全“精细化”管理机制
宜兴市官林镇以经济发达镇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从细节、细微、细小处着手,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构建“点、线、面”三维立体服务格局,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一、“点”上抓规范促联通,实现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一是建设标准化便民服务阵地。高标准推进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站大厅标准化建设。制定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各村按照“宽松式、亲民式、自助式”理念建设服务大厅。村(社区)工作人员全部进驻大厅集中办公。二是组建专业化便民服务队伍。按照 “统一架构、统一模式、统一管理” 的要求,全面推行全科服务模式,全面实现 “一站快办、一窗统办”。每个村都配备2名以上全科社工,依托便民服务站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便捷服务,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设立多元化便民服务网点。依托位于自然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和老年活动中心,全镇设立了18个政务服务驿站。以民生所需为导向,推动46个便民服务事项进驻驿站。村级全科社工每周定期至驿站,提供政务服务或便民惠民政策咨询服务。实现镇村便民服务事项 “多点可办、少跑快办”,进一步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百米”。
二、“线”上建机制促直通,实现零距离、暖人心。一是推动基层服务精细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次数,专门组建官林镇“关心办”政务服务志愿者服务队,为群众提供更多专业化、精细化的代办帮办服务。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将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二是推动志愿服务多元化。在镇村政务大厅建立三大政务志愿服务平台。在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红色代办”志愿服务平台。在镇级政务服务大厅建立“有事我帮您”志愿服务平台。在村级建立“我来跑”志愿服务平台。为各类群体提供代跑代办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有事不会办、办不了和来回跑等问题。三是推动政务服务网格化。积极打造村级“网格化+政务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依托网格员和“党员中心户”等群体,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政务服务。编制《便民服务口袋书》,医保、房屋出租、市民卡等十余项基层群众办理频次较高的事项,可以由网格员或党员中心户提供政策咨询或代办服务,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三、“面”上抓协同促融通,实现规范高效、为民务实。一是理顺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事项协同“一体联办”。围绕“最关心”营商环境品牌,组建“项目建设服务团队”,以项目建成投产“一件事”为主线,全方位提供贴心服务。推出“手把手全程代办”、“肩并肩专业陪跑”等服务举措,以最优服务赋能项目落地,实现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协调服务,提高了服务的精准度与实效性。二是持续改革、提升质效,实现事项组合“一链通办”。全力推进审批服务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深入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在全镇启动《行业综合许可证》的审批发放。设立“创业一件事”专窗,一条龙受理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梳理编制开餐饮店、食品店、美容美发店等8个主题联办套餐,将多个窗口的职能和多个环节进行整合。三是提升能力、创新方式,集成审批服务“一站快办”。以“只跑一次”、“只跑一处”为目标,不断加大事项承接力度,提升业务能力。紧紧围绕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努力克服业务复杂、审批难度高等问题,顺利完成内资企业登记、水土保持和取水许可等事项的承接。探索开展“镇村”同权改革的先试先行,首批将店招标牌、道路开挖等审批权限下放至老乡镇镇区所在的村,实现镇村同权受理、同权审批,进一步深化“就近办”,让群众少跑腿。